感謝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舉辦這一系列的講座,讓我有時間與機會聽到吳念真導演的演講,
吳念真導演活力十足,演講過程說說唱唱走走跳跳演演,中氣十足,詼諧而直率,以下是我
個人對整場演講的心得整理:



1.在吳念真導演那個年代,電影題 材內容往往帶有一股使命感。

吳導演談到當年他與楊德昌導演、侯孝賢導演一同前往大陸影展,其中看到一位謝晉導演的
精采作品,讓他們當晚在旅館時下定決心,未來電影至少要有兩種企圖,其一是不能夠輸給
中國,其二是要讓電影當台灣的外交官。因為影像與故事最能快速表達當地的文化樣貌,比
起需要翻譯的文字,影像更能說故事,所以吳念真導演那代在拍電影時,總希望能夠在國際
影展上有優秀表現,讓世界知道台灣這個國家。在國際影展上,有兩個重要的元素會決定一
部電影的能見度,即是政治實力與文化實力。很遺憾的,台灣在政治實力上站不太住腳,所
以如何透過展現文化的作品來抓住國際目光,從題材上的選擇到理念的表達到作品的完整度
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。

不過吳念真導演談到新一代的國片,表示雖然鼓勵年輕人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題材,但他也笑
著懷疑除了同性戀以外難道沒有其他方向嗎?其實台灣有太多太多文化上的衝突可以成為題
材,尤其台灣的歷史演變對居住在這座島嶼上的人的影響,更是值得深入挖掘的。

2.台灣電影產業缺少偉大的製片 人。

製片人的工作不只是節省預算而已,最重要的是,他要能有眼光尋找題材,再找到適合詮釋
的導演與編劇乃至演員及幕後工作團隊,另一方面無論是海內海外都積極去找錢,簡言之,
就是發揮製作人強大的整合能力與人脈,將一部電影督促成形,但現在台灣普遍都是導演很
努力在做這個工作;如果能有一位強而有力的製作人撐腰,那麼導演就能全心專注在創作上。

3.題材盡量彰顯地區的特殊性。

正如前文所提到,而這也是吳念真導演整場演講中不停強調的重點,在創作題材的選擇上,
如果能夠結合地區特性以及歷史脈絡來發展,作品才會有深度與關懷,而且這也並不代表如
此操作就會失去商業性,相反地,正因為題材內容可以引起這片土地上的人的共鳴,這部電
影就有了呼喚國人進戲院的可能。商業元素是能夠調整的,但題材不得不慎選之。

4.台灣近代的原創能力普遍不足, 領導文創產業的政府更無質感可言。

吳念真導演表示,別提電影,就從文本文學來看,近代可曾出現寫得暢銷又作品好看的作家?
許多領域的創作,直到現在都沒有什麼進步,比如八點檔連續劇,比如演員演技,不是與以
往年代的作品風格相似,就是不斷從好萊塢中模仿學習,卻缺乏個人從生活中的體驗,以及
想要走出原創的企圖心,這一點我個人認為吳念真導演想說的是「二手文化拷貝」,學習的
楷模已經是他人咀嚼後再吐出的心得,若從這樣的地方切入,便會與真實隔了一層體驗,說
的大道理是別人講的大道理,缺乏對自身的反芻與理解。

另外吳念真導演對政府水準相當感慨,舉選舉為例,以前競選時是穿西裝,現在竟然是穿那
種又醜又俗的競選背心,比如馬英九,上面大大寫了國民黨、馬英九,吳念真導演開玩笑說
道:「拜託!誰不知道你是馬英九啊!」而這種在重要形象上都沒有展現美的基本水準的政
府,執政黨也好,在野黨也好,要領導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,未免太不具說服力。

5.說什麼、如何說。

吳念真導演表示題材盡量從自己生活中出發,一有了什麼點子,立刻記下來並且盡快推出雛
型,才有個基底可以討論,而不是永遠在腦海中空想。開始創作後,盡量將主題深入發展,
了解歷史人文對故事的影響,但別小孩子穿大鞋,去說一個自己都無法深刻體會的大道理,
同時也別用既定的刻板印象來描述,編劇要實際而不能當成在寫小說,最重要的是(關於這
點我也已聽過如家父謝安及許多藝術界的知名人士深深強調),創作即是來自生活的觀察。



以上大致是個人整理的演講重點,除此之外,吳念真導演不停在說故事,連自己都笑說現在
是說故事大賽嗎?但他所說的故事我認為正是呼應整場演講的重點,創作來自生活,生活處
處都有成為電影的可能性,另一方面我認為吳念真導演也是試圖在刺激台下的我們的思路,
透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,讓我們回想或挖掘生命中的種種歷練,進而創作不懈。

謝謝吳念真導演帶來一場精采的演講。
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hite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