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826638532.jpg

 

 

 

最近台大校長李嗣涔的發言引起很大風波,看了很多網路上的討論,各方引用五花八門的數據,比收入、比名聲、比成就,比一堆有 的沒的,但那些我始終不認為是問題的核心,問題核心始終只有一個:

為什麼他們不能從事自己想從事的工作?

各方說法湧出來了,因為他們讀的學校佔了好多社會資源,所以有比別人更多的社會責任;因為如果他們當初要從事這行業,就別來唸名校反而會快些;因為他們想 從事的行業是個大染缸進去以後只會磨平自己,如此一來實在是太「浪費」。

從這些林林總總的理由,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一個現象,就是這些人非常強調「效率」與「等價交換」。

因此,一切都有合理的出發點了,與人交際是有助於未來就業發展噢,讀好科系是有助於未來擁有高薪工作噢,拿好成績是有助於面試時先馳得點噢。

一切的一切,都是以「利益」做為出發點與終點,這裡的利益不只是指金錢,還包括了名聲、地位、社會評價,這些都被量化而且物化,成了一種只能用學歷或成績 來換取的東西。

當這樣的等號連結劃上了之後,價值觀就變成一條狹窄的通道了,什麼樣學歷的人追求什麼程度什麼領域的成就,天經地義,可是他們一旦踏上起點卻不走向既有認 知的終點,大家就會開始說他「走歪了」、「浪費了」。可笑的是,如果他們離開狹窄道路卻又取得普世價值的讚譽或公認的成功,比如說林志玲,大家又會開始倒 果為因,舉她來當作成功的例子。

這是我覺得最可怕的地方,這個社會徹底功利主義化,這個社會只肯定「成功」,而不肯定人的「心之所向」。

解決這個問題相當簡單,其實就是需要解放那些既有的枷鎖,沒有誰是一定要做什麼的,也沒有誰是一定不能做什麼的,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與選擇,而 且認清一點:

使命感絕不等於優越感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hite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