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同儕效應有很多種,簡言之,就是一個人的行為受到同伴影響,而做出不經自主判斷以及自我了解的行為。
此效應的內在動機通常是渴求同伴的認同與陪伴,藉此撫慰自身的孤單。

以下這種情況,我想也隸屬於同儕效應的一種。

就這麼舉個簡單的例子吧。
某甲討厭某乙,於是某甲就會在他的朋友面前訴說某乙的不是,而這也在潛意識中聯合起他的朋友一起來討厭某乙;或許原本某甲的朋友對於某乙並無成見,但在某甲的影響之下,為了不忤逆某甲、破壞與某甲之間的情誼,他們也漸漸對於某乙有所避嫌,甚至會夥同某甲一齊對某乙指指點點、雞蛋裡挑骨頭。
於是在不知不覺中,某乙便一下子被一堆人討厭了。

而且更可怕的是,這種情形還會不停的擴散,倘若有人在此時去接近某乙,他也會因此被某甲之眾打入冷宮,受到眾人的冷言冷語;所以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,每個人都會做出最安全的選擇──繼續待在人多勢眾的那一邊。

然而他們卻始終看不清,這其實是最為幼稚、最為失敗的一種方式了。

藉由討厭、攻擊另外一方,來證明自己的堅忠,來證明或鞏固自己的友情與信任,其實這跟社會上腐爛的政黨對立完全相同。
從一開始隨波逐流的選邊站,於是便錯過了更多可以認識的人事物,也造就了根本就不必要存在的傷口裂痕,最後,變成了難以扭轉的歪斜成見,繼續荼毒更多無辜的人。

或許他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友情,也得到他們所謂的歸屬感,但是這種建立在傷害之上的向心力,往往在碰到考驗時不堪一擊,甚至又再分裂出小團體中的小團體,然後重複上演著你攻我防的劇碼。

於是到了最後,所謂的『友情』已經變成一個口號,變成了一個空殼;真正在裡頭的,只剩下那想保護自己的自私執念,以及那令人疲於應付的狡滑心機。

人類,請別這麼愚蠢。

這些事情今年開始別再做了。






補充說明:          
有人以為我怎麼了所以才寫這文,
但謝謝關心,其實這只是以前寫的
筆記,這兩天翻到,拿出來改寫補
完而已:)          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hite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