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 

我想先從這部電影中挑幾個關鍵字:神、信仰、笑、恐懼、理智、慾望、情感、自我、壓抑。

首先,電影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極度枯燥又寒冷的。這裡的枯燥並非指電影無聊,而是指修道士們的生活如此無趣又惡劣。由此可見,我明顯是一個無信仰者,才會無 法體驗信仰的充實。但我說惡劣,乃指他們不事生產卻坐擁豐富資源,讓一般平民都得向他們奉貢。只是話說回來,這也是我以現今價值觀來做出的評論,在當時而 言,那不過是正常的一種社會制度罷了。我不禁試想,會不會數百年之後,未來的人類看待我現在理所當然的生活,也會像我對中世紀嗤之以鼻呢?

《玫瑰的名字》是一部以謀殺推理為外衣、實則包裝著信仰盲點以及慾望的辨正,在影片中,教會宣稱他們僅保存知識、並不尋求知識,卻終日研究神學,這些神 學,也正是前人書寫留下的知識,它們何來?自是一種尋求與體悟;教會還定期舉辦辯論,這其實也是一種尋求進步的表現,這不都與他們的宣稱互相矛盾?就我看 來,他們本質上是「尋求我想要的、保存並封藏世人不該知道的」,就如同兇手之所以在亞里斯多德的書角抹毒,就是為了遏止那些可能危及信仰地位的後續發展, 他說人如果學會嘲笑,也將會毀滅上帝的存在。這種推論是膽小而保守的,而且這種推論,反而導致了「上帝因信仰才存在」,所以如果人們不去信仰,那這個神祇 也將不復存。這便是信仰的盲點──假使神真的存在,又何必畏懼因無人信奉而消逝?我想,電影設定這位兇手眼盲,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
接下來再談到慾望的辨正,這與上一段的恐懼環環相扣。信仰成了一種異化,反過來控制主體,影片中處處可見修道士們對自己慾望的壓抑,比如垂涎男色的胖子貝 倫加,在夜晚鞭打自己做為懲罰。比如曾把主角老威廉判入監獄的伯爾納德,為了鞏固自己的正確性,不惜將對立的論點打為異端。比如女孩被撕裂衣服時,在場的 修道士作勢遮住眼睛、卻忍不住偷看的假道學。他們都是恐懼的,恐懼自己偏離了信仰所設下的道路,這樣的情操毫不高尚,所以電影再推出一組人物與他們形成對 比,即是主角威廉與助手阿德索,他們同樣有純潔的信仰,但面對慾望時,他們誠實且不迴避。例如老威廉槓上以信仰做為最終結論的教團時,仍勇敢說出他的邏輯 推理,他愛上帝也愛智,毫不在乎曾經因為如此入獄服刑,即使在性命垂危之際還吩咐阿德索先救書。至於阿德索,在與女孩的一次邂逅中萌生情愫,他不鞭打自 己,只想尋求這種情緒的答案,最後雖然選擇離開,但他是出於追求另一種更想碰觸的理想才做出了選擇,而非被信仰箝固而懦弱退縮,所以他說他從沒為這個決定 後悔過。即使不知道玫瑰的名字,卻憑著對神、對智的愛好渡過一生,這才是真正虔誠的高風亮節的展現。






因為同時也是期中報告,所以特地給老師看的P.s:
老師,如果你google到這篇,
別懷疑,我就是那個姓謝的學生啊~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hite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