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 

 

這學期我修了一門叫做「多元性別認同」的課,很有收穫,
也發現自己曾深陷在壓迫獨立個體的社會範疇裡。我相信每
個人求學的過程中,班上都會有幾個行為舉止不符合社會期
待的人,比如男生講話輕聲細語,女生豪邁不羈,前者極為
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對象,後者可能得承擔許多莫須有的指
責與懷疑。

不曉得大家對玫瑰少年葉永鋕的事情有沒有印象?十年前的
四月20號,高樹國中的學生葉永鋕在音樂課下課前五分鐘,
提前上廁所,結果倒臥血泊中,後送醫不治。為什麼他會選
在下課前五分鐘提前上廁所?因為他不敢跟男同學一起上廁
所,男同學們會脫他褲子取笑他,故意確認他有沒有男性生
殖器。那麼男同學們為什麼要這麼做?因為葉永鋕平日舉止
較為陰柔,從小喜歡玩炒菜遊戲,不喜歡玩機器人,聲音也
比較尖細,這差不多就是全部的原因了,卻成為他橫死在校
園中的契機。

我忽然想起就讀高職的時候,班上有一個暱稱「小阿姨」的
同學,他的行為舉止也屬於比較陰柔的類型,可是人很幽默
又很好相處,再加上本班男生只有七個,其他全是女生,他
因此相對很吃得開。我在想,如果我們班級不是這樣的環境
,那麼他是不是也有可能遭受同樣的對待(我們是滿常噹他
的不過都不是出於惡意的欺負),那麼我是不是很有可能錯
過這樣的一個好朋友?

能像小阿姨過得較為平順的其實不多,尤其他就讀的屬於藝
術類科系,在這個領域中的人們普遍比較善待氣質獨特者;
但我想如葉永鋕的孩子肯定不在少數,他們活在社會所給予
的層層範疇中,每天每天,我們都可以看到或聽到「如何如
何才算是男子漢」、「女孩子就應該怎樣怎樣」,或者在稱
讚某人很有決斷時說對方很MAN,指責某人優柔寡斷時說對
方很娘,在日常生活中的枝末微節就不斷累積專屬於性別的
刻板印象,並且用這刻板印象去箝制、指責、壓迫那些氣質
行為獨特者。

他們何其無辜,在這個鼓勵大家做自己的民主社會中,竟然
得不到一點點的尊重,反而遭受罵名。

無論是玫瑰少年或是鋼鐵少女,都不應該因為自身的行為不
符合社會期待而先入為主判定好壞,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
特質,也許他很細心,也許她很有義氣,如果只因對方的行
為與性向跟普遍認知不同,就把對方打入冷宮,甚至不給予
最基本的「尊重」,那讀聖賢書,又所為何事?

不僅是玫瑰少年、鋼鐵少女,同性戀、跨性別族群也都需要
同樣的平反,一個人如果殺人放火搶劫強姦,那麼他有罪;
但一個人如果只是擇其所愛、愛其所擇,不但不能將其當成
原罪,更無須以異樣的眼光去看待,因為他/她跟你我沒有
什麼不同,失戀了會難過哭泣,擁有某種天賦的才能,偶爾
發發不切實際的白日夢,很平凡卻也不平凡的活著。

從現在開始,停止並抵制那些性別歧視吧!對於那些公然發
言說「你不如何如何還稱得上是男子漢嗎?」的人提出規勸
,對於那些堅持「女孩子就是應該要怎樣怎樣」的人進行溝
通,而且從自己做起,別再將單一的行為輕易歸納到「男子
氣概」或「娘娘腔」的大範疇,切記,千萬不能袖手旁觀,
因為這樣子就等同於幫兇,建立一道範疇,等於矗立一道柵
欄,也等於錯過更深入認識一個人的機會。

你知道嗎?葉永鋕很細心,老師染了頭髮,只有他發現。老
師上課身體不舒服,他馬上跑去合作社買飲料給老師喝。葉
永鋕的志向是成為一名廚師,興趣是唱歌,最喜歡的一首歌
曲是《聽海》……




New Update

Q:為什麼在有關男女的形容詞彙使用上錙銖必較?

A:事實上每一個詞彙的使用都與性別認同息息相關,因為
男女性別的觀念會在無形中累積並且互相連結,如果你今
天說某個外型陽剛的男性很MAN,等於將「外型陽剛」與
「很MAN」劃上等號,這樣子的觀念累積下來,未來只要
碰到動作不陽剛甚至陰柔的男性,他可能就會被冠上「不
MAN」的稱號,再嚴重一點,就會被說是「娘」。

同樣的,若你碰到女孩子動作大喇喇的,就說她MAN,也
是一種性別上的歧視。為什麼女性大喇喇,不能被形容為
「豪邁」,而必須用「男性」來形容呢?

這就是隱藏在日常生活詞彙中的錯誤觀念,而這只會加深
社會建構的兩性形象,以致於社會大眾在碰到不符合所謂
的社會期待時,會有異樣的眼光。因此錙銖必較是必要的
,這有助於人們從日常生活的基本觀念就開始改變。

Q:性別問題放下並視為平等就好,何必討論?

A:性別問題不是放下了,男女沒有任何差別了,然後就叫
做解決了;男女本有別,如何盡可能滿足每一個個體,甚
至包括跨性別者,才是多元性別認同努力的方向,如果只
是單純一視同仁,是沒有辦法彌平問題的。

Q:弱勢族群(同性戀、舉止陰柔男性、舉止豪邁女性、跨
性別者)為什麼不勇敢做自己就好?是他們自己也無法接
受自己的選擇,所以才會受到外界眼光壓力吧?

A:這個問題有很明顯的邏輯上的疏漏。是弱勢族群先無法
接受自己,才自卑並害怕外界眼光;還是弱勢族群害怕外
界眼光而自卑,進而無法接受自己?如果這個社會可以對
特殊族群沒有任何異樣眼光,那他們還有什麼無法做自己
的呢?

有一句話叫做「個人即政治」(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)
意思是說,看起來屬於個人的事情,其實都是受到政治的
影響,不過這裡的政治並非是常見的那個政治,而是指「
社會權力結構」的意思,也就是說,明明是個人的事情,
卻因權力結構不平等而受到限制或壓迫,舉例來說,一名
男同性戀者想向某位男士表白(這屬於個人的事情),但
是卻擔心對方可能不是同志,害怕自己一旦被發現是同志
,就會遭受到「社會很大的批評或歧視」(這就是社會權
力結構的影響)。

所以同樣邏輯,弱勢族群並不是瞧不起自己的選擇;而是
自己的選擇,會帶來社會的壓迫。而且更進一步的說,所
謂的「做自己」從來就不是「自己」可以完全決定的事,
就像「自己」也從來不是完完全全由「自己」建立起來一
樣,理當還包含外在教育、生活環境、朋友、生命外在遭
遇等等各種因素影響而成。

Q:如果我只是形容,但無貶意呢?比如我說「娘砲」,
但其實我的意思是對方很溫柔秀氣?

A:因為形容詞本身就會存在性別歧視,所以即使說者無
意,普遍閱聽者仍會在說者沒有多做解釋的情況下誤解,
舉「娘砲」一詞為例,這個詞一開始就是為了強調貶意而
使用了,就算因為個別使用者對其有獨自的解釋,但社會
大眾普遍觀感,甚至是追究詞彙的歷史根源,都仍認為該
詞彙有貶意。

再舉「黔面」為例。「黔面」是古代時對罪人懲罰,在臉
上刺青,但對泰雅族來說,他們稱之為「紋面」,因為那
是榮譽與輩分的象徵,可是你Google一下「黔面」,台
灣新聞還是對原住民使用這個錯誤的辭彙。這不正是一種
不斷的誤解與誤用嗎?新聞記者(主流)可辯稱,我無貶
意,只是形容臉上刺青,但原住民怎麼想呢?又,明明有
「紋面」這個更正確的辭彙可以用,幹麻不用呢?

同理,「娘砲」這個詞是不妥當的,要形容一個人細心秀
氣,為什麼不直接說他細心秀氣就好,卻要用一個普遍認
為有貶意又帶性別歧視的詞彙?

你可以有自己的心意,但也記得將心比心。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hite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